地面战争的未来发展本来就充满了复杂性,尤其是在无人机等新型武器的出现之后,战场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人机的加入使得许多传统战术和装备变得过时,甚至成为“鸡肋”。不过,国内某旅最近的演习中,通过对俄乌战场经验的学习和自身的创新,提出了新颖的作战方案,其中包括猛士战车加装金属防护网和单兵摩托车机动战术。这种结合了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经验的战术创新股票配资最新消息,似乎预示着未来战场的新动态。那么,结合我们自己的装备科技,这样的战术组合能带来怎样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一下。
根据央视军事报道,国内第76集团军某旅在最近的训练演习中,战术设计高度接近实战情况。该部队隶属于西部战区,因此演练场地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充分体现了该地区的作战环境特点。其中,一辆猛士战车在车体外加装了金属防护网,这引起了许多军迷的注意。这一设计显然是借鉴了俄乌战场的作战经验,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防御无人机的攻击。
展开剩余74%不得不说,在紧跟装备发展趋势方面,我们已经做得相当积极。尤其是在“加棚”这一防护措施上,欧美国家并不是所有部队都在使用,而我们的金属防护网无论从质量还是工艺上,都远超俄乌现有的装备。这样的防护系统,不仅覆盖了猛士战车的轮胎部分,还扩展到了车顶的多功能武器平台,几乎确保了每个部位的安全。对于高速移动的猛士3战车来说,这样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常见的FPV穿梭机等无人机的攻击,保障了其作战的灵活性和持续性。
除了猛士战车的防护措施外,演练中还出现了摩托车机动小组的身影。这是一个由两名士兵组成的机动小组,前方的摩托车驾驶员携带步枪,而后方的成员除了步枪,还携带了DZJ08式单兵多用途火箭筒。此外,还能看到无人机在周围进行空中掩护。根据不同战场需求,摩托车小组还可以携带其他型号的反坦克火力或11式单兵云爆弹等武器。
这一“摩托化”战术,比传统的“加棚”设计更具创新性,实际利用了摩托车的高速、轻便和小型目标的特点。摩托车可以迅速穿越布雷区,避开敌方的无人机打击,打击敌方控制火力区域。可以说,这种战术是国内军队的“DRG突击小组”雏形,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突击能力,是俄乌经验与我们现代装备的结合,堪称“高效作战”代表。
如果说以上的战术设计是从俄乌战场中汲取的经验,那么在未来战场的思考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独特创新。例如,在一个进攻场景中,一支机枪火力小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小组配备了两挺机枪,为步兵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前方的机枪手卧倒姿势使用QJB201型5.8毫米班用机枪,后方的机枪手站立使用QJY201型7.62毫米通用机枪,并通过弹链包供弹。但最特别的部分是,后方机枪手背上有一个大容量的弹药箱,可能携带500发以上的弹药。
这个大容量弹药箱显然非常沉重,普通士兵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猜测,这名士兵很可能配备了单兵外骨骼系统,通过外骨骼的支撑,极大地减轻了负重,提高了作战效能。这种将外骨骼和大容量弹药箱结合的作战系统,堪称是未来战士的雏形,代表了我们对于未来战场的创新设想,也为现代化作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俄乌战场的经验来看,无人机已经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而西部战区对此作出的快速反馈,正是为了有效利用技术优势,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先机。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土办法”的局限性,俄乌战场上的一些应急性解决方案,往往是由于技术受限而产生的。而在我们强大的技术基础上,许多曾经的难题可能会得到更加优雅的解决。尽管如此,实战依然是检验一切装备的最终标准,因此,我们在平时多做实验、频繁演练,积累经验,正是为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发布于:天津市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