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天井山片区和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相继报告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尤其在海拔仅540米区域观察到健康雌性个体股票配资最新消息,实属罕见。这一中国特有、被誉为“国蝶”的珍稀物种频繁现身,成为广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的生动见证。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天井山片区发现金斑喙凤蝶 李小强摄
在南岭天井山,管护人员与科研专家在日常巡护中,于一处植被茂密、溪水清澈的山谷内,发现一只雌性金斑喙凤蝶正在吸水补充矿物质。他们迅速保持安全距离,成功拍摄影像并记录行为,为该物种再添一份宝贵的“新档案”。
金斑喙凤蝶属亚热带、热带高山物种,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2000米常绿阔叶林中,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环境质量极为敏感,被称为森林生态的“指示物种”。因其一年仅两代、成虫活跃时间短、雌蝶极为稀少,以往观测记录寥寥。2025年之前,广东仅在较高海拔的南岭地区有过确切记录。而本次在低海拔地区多次发现,尤其捕获到雌蝶影像,充分表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森林生态链健康完整,证明南岭区域已形成适宜该物种栖居与繁衍的良好生境。
“国蝶”金斑喙凤蝶现身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施悦谋摄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整合了粤北14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932.96平方公里,物种资源高度富集。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该区域已逐步建成网格化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并率先建设我国首个“天—空—塔—地—井一体化”立体观测平台,实现对不同海拔生境的动态智慧监测。
【记者观察】
珍稀物种安家背后的守护
金斑喙凤蝶近期在广东多个低海拔地区频繁出现,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广东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成果。这种蝴蝶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是衡量森林生态健康的重要标志。它们能够安家繁衍,直接反映出南岭至流溪河一带植被覆盖、水质状况和生态链完整性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记录这些珍稀物种的出现,而是借助科技手段,建立起“天—空—塔—地—井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从以往被动发现到主动守护的转变。这一监测体系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种数据,还能及时察觉并阻止非法入侵和生态破坏行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岭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保护成效关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创建国家公园为契机,广东正逐步整合保护力量,系统性推进整个栖息地的修复与维护。金斑喙凤蝶的到来,不仅印证了南岭生态的持续改善,也体现出广东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上的扎实努力。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育蒙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琳 蔡惠珍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