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宁波股票配资网:,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欣药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面临挑战与机遇,多项财务指标出现显著变化。本文将对辰欣药业2024年年报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潜在风险。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业收入:下滑10.77%,业务调整显成效
辰欣药业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981,572,232.95元,较去年同期的4,462,348,636.07元减少10.77%。从业务板块来看,医药制造业作为公司核心业务,营业收入为3,971,557,182.62元,同比下降10.78%。其中,大输液产品收入1,738,585,005.02元,同比减少16.47%,主要产品如大输液-玻瓶、大输液-非PVC软包、大输液-塑瓶等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小容量注射剂收入1,196,642,274.23元,同比下降8.02%;口服固体制剂收入512,544,246.35元,同比增长7.07%,成为少数实现增长的板块之一。公司表示,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所致。尽管营收下降,但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在未来提升盈利能力。
分产品
营业收入(元)
营业成本(元)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大输液-玻瓶
220,064,363.05
106,224,446.92
51.73
-20.50
-25.41
增加3.18个百分点
大输液-非PVC软包
597,900,198.23
195,014,557.24
67.38
-20.18
-14.27
下降2.25个百分点
大输液-塑瓶
920,620,443.74
480,393,657.94
47.82
-12.60
-4.58
下降4.38个百分点
小容量注射剂
1,196,654,088.37
504,894,136.58
57.81
-8.02
-1.14
下降2.94个百分点
口服固体制剂
512,544,246.35
241,975,881.23
52.79
7.07
4.40
增加1.21个百分点
冻干粉针剂
166,175,028.47
77,200,339.62
53.54
-10.50
-14.52
增加2.18个百分点
冲洗剂
18,069,895.81
7,676,268.49
57.52
-12.93
-9.95
下降1.41个百分点
滴剂
133,962,064.96
30,794,395.04
77.01
-16.08
-22.21
增加1.81个百分点
膏剂
165,729,962.84
56,787,163.51
65.74
-12.34
-6.20
下降2.25个百分点
原料(自产外销)
39,836,890.80
26,912,397.48
32.44
7.09
18.78
下降6.65个百分点
合计
3,971,557,182.62
1,727,873,244.05
56.49
-10.78
-5.96
减少2.23个百分点
净利润:微降2.38%,盈利能力仍稳固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8,906,193.71元,较去年同期的521,338,330.89元减少2.38%。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小于营业收入,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营业成本为1,729,094,050.53元,同比下降5.98%,显示出公司在优化生产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净利润微降,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依然稳固,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扣非净利润:减少5.63%,核心业务受挑战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5,905,281.67元,较去年同期的451,302,460.64元减少5.63%。扣非净利润的下滑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面临一定挑战,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对主营业务利润产生了影响。公司需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稳定扣非净利润。
基本每股收益:降至1.12元,股东收益略减
基本每股收益为1.12元,较去年同期的1.15元减少2.61%。这一变化与净利润的下降趋势一致,主要是由于净利润减少导致。基本每股收益的微降对股东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仍处于相对稳定水平。
扣非每股收益:降至0.94元,主业盈利能力待提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较去年同期的1.00元减少6.00%。扣非每股收益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进一步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市场策略,以提高主业的盈利水平。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降低18.03%,结构优化效果显著
销售费用为1,093,997,243.75元,较去年同期的1,334,659,724.28元减少18.03%。其中,市场开发费1,032,435,851.70元,同比下降19.19%;职工薪酬52,115,882.03元,同比增长7.20%。销售费用的大幅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优化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可能在市场推广策略上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精准营销,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管理费用:增长3.07%,运营成本有所上升
管理费用为301,383,573.72元,较去年同期的292,408,155.97元增长3.07%。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在内部管理、人员薪酬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以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运营效率提升。虽然管理费用的增长幅度较小,但公司仍需关注运营成本的控制,确保管理费用的增长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
财务费用:增长3.53%,利息收入略有下降
财务费用为-32,483,484.63元,较去年同期的-33,670,783.47元增长3.53%。尽管财务费用仍为负数,表明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但同比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减少所致。公司利息收入为39,569,027.81元,较去年同期的41,586,965.49元下降4.85%。这可能与公司的资金存放结构或市场利率变动有关。
研发费用:减少8.60%,研发投入仍具规模
研发费用为342,641,077.12元,较去年同期的374,882,920.16元减少8.60%。虽然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规模,占营业收入的8.61%。公司在研项目100余项,产品方向围绕复杂注射剂、缓控释口服固体制剂、眼用制剂等多个领域。研发费用的减少可能是公司对研发项目进行了优化和筛选,集中资源投入到更具潜力的项目中,以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出。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投入:持续投入保障创新能力
2024年度研发总投入3.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61%,虽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体现了公司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公司研发模式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在印度、天津、济南设立研发子公司,构建了“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的人才管理体系和绩效激励制度,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研发创新平台。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未来的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研发人员情况:结构合理,年轻化趋势明显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4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44%。学历结构上,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24人,本科289人,专科226人;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不含30岁)370人,30-40岁(含30岁,不含40岁)328人。研发人员结构较为合理,年轻化的团队为公司带来了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26.51%,经营质量提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0,848,680.25元,较去年同期的451,240,761.60元增长26.51%。这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回笼情况良好,经营质量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了销售回款速度,同时合理控制了经营成本和费用支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94.25%,投资策略调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45,288.32元,较去年同期的-378,127,086.39元增长94.25%。变动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所致。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进行了调整,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现金支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72.52%,偿债与分红影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4,633,200.68元,较去年同期的-133,800,422.27元下降172.5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偿还债务及股利分配金额增加。公司在2024年积极偿还债务,同时进行了现金分红,导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风险分析
政策风险: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
随着带量采购的进一步推进,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成为医改重心,医保控费大趋势让医药产业中下游持续承压。带量采购持续扩围扩面,涉及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下调,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政策风险。
质量风险:药品质量把控至关重要
医药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可能面临原材料质量波动、生产工艺控制不当等风险,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对公司声誉和市场份额造成严重影响。公司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把控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竞争风险:竞争加剧,优势需巩固
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来自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压力。部分竞争者或新进者可能通过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降低价格等手段削弱公司的相对优势。公司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巩固市场地位,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研发风险:新药研发不确定性高
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但新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同时,制药领域政策更新影响新药获批上市的标准和时间,存在临床阶段不确定性、技术壁垒突破难度较高以及创新药同质化竞争风险。新药在市场商业化过程中,还会受到医保国谈、医院准入和价格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带来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需加强研发项目管理,合理规划研发投入,降低研发风险。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报酬116.28万元,增持彰显信心
董事长、总经理杜振新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16.28万元。此外,杜振新自2024年2月2日起三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拟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但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截至增持区间届满,杜振新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875,1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1%,合计增持金额为人民币21,891,097.28元。董事长的增持行为显示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总经理:报酬与董事长一致,领导公司发展
总经理由董事长杜振新兼任,其报酬情况与董事长一致,为116.28万元。杜振新在领导公司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制定战略、管理运营等重要职责,其报酬体现了对其工作的认可。
副总经理:报酬区间46.86-82.89万元,贡献获肯定
副总经理郝留山、卢秀莲、崔效廷、任泽林、张祥林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82.89万元、75.62万元、77.86万元、54.86万元、77.92万元。副总经理们在各自分管领域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其报酬水平与职责和业绩相匹配。
财务总监:报酬26.23万元,履行财务监管职责
财务总监续新兵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6.23万元。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公司财务健康和合规运营,其报酬反映了该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价值。
总结与展望
辰欣药业在2024年面临营业收入下滑等挑战,但通过成本控制、研发投入和现金流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然而,公司仍需应对政策、市场竞争和研发等多方面风险。未来,辰欣药业应继续加强核心业务竞争力,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市场,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管理层的报酬情况也反映出对其工作的激励与认可,有望推动公司在未来取得更好的业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在应对风险和实现战略目标方面的进展,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宁波股票配资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